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海关数据的那些事儿,很多人在购买了海关数据之后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月了,一个半月了还没谈成客户。是不是海关数据的问题?究其根本是哪里扯了后腿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你会继续和合作过的工厂合作还是找一家新的。很多时候,你在谷歌找来的客户已经是行业成熟产品了,你既然是用关键词搜出来的,那么这个产品他早就已经在做了,早就已经有了老供应商,这个时候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的客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人的本性都是做熟不做生,因此做外贸做到后面的人都知道。要找个客户不难,把潜在客户变成真正的订单才是难的地方。而且如果是主动推销上去,想想一样的产品客户又多大的兴趣,很多人说客户不愿意出样品费,因为客户首先已经有供应商,就算你价格低一点点,他也可能不信任你,谁知道你是不是价格低但是偷工减料或者说玩文字游戏,净重算毛重,损耗算客户头上呢,付款条件,备货时间,人员配合上都可能又要很长的时间协调,他有可能付出的代价更高。而且你价格低的时候,他也可以找老供应商谈,付款方式你能给的,他也可以找老供应商谈。你想想你能给出的给新客户的条件难道老供应商没法提供给新供应商吗?使用数据会发现刚开始效果可能不如想的那么理想,只有少数人回复,长期配合跟踪下来可能是有效果的,但是刚开始的时间肯定看不出效果。
首先通过数据我们要知道客户的下单周期,像有的产品从下单到生产需要一个月,在海上漂又要一两个月。三个月左右客户的一个单子才算完成,我们假设三种情况: 1.单子已经下掉,正在生产:这种情况,好了,他已经下好订单了,他这段时间根本没有采购计划,而且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跟老供应商对接确认,所以大部分这段时间暂时会对其他的推销不是很感兴趣。 2.单子还没下掉,马上要下单:现在去联系他,他在已经老供应商做的非常顺利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因为谁的介入而轻易换供应商。这个时候单子品质已经确认好,就要生产了,他是绝对不会因为任何情况换供应商的,价格再好都不换。3.单子已经生产好,已经在海上漂,这个时候,可能是打入最好的时机,但是呢他收到货还要个把月,收到货后消化还要几个月,除非是非常大的贸易商。
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是走集装箱的客户,一般情况下去争夺已经有老供应商的都非常难,时间跨度非常长,至少要3个月到半年,而且在跟他刚刚联系的时候,他是对你不了解的,不是信任的。即便你现在给出底价你们不赚钱,他们也不会马上就和你们合作。平时你本来买这个东西都是10元,突然一天跑过来一个推销员说我们这个5元,你会想是不是质量不好啊?一定是有坑,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太低的价格反而不买,又不是没钱买,多花点钱买的安心。
这个时候你还会觉得是数据的问题吗?海关数据是每个采购商切实发生过的交易,用它来找到采购商自然是轻而易举,那你可能会说上文说的都这样了还怎么跟采购商有合作的机会。机会都是有可能的,当你持续跟进,尤其是经常给他提供行业信息,产品价格调整,新品上市情况,他经常看着,要让他知道你确实是做这行业的,而且你们有能够合作的地方,你们合作是有好处的,所以说还是要一套好的跟进方法,这样你不断的加入你的潜在客户名单,不断的营销,积累越来越多,怎么可能会销量不好。
运用海关数据这种主动推销方式开发客户切入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一款新产品,然后借机打入,并且时不时刷一下存在感,稍微体谅体谅客户,单子绝对不是逼单的,而是自然而然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只要锄头舞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到。


发短文
写文章
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