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服装出口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第三国转口可规避)
第三国转口
纺织服装出口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第三国转口可规避
第三国转口
根据对参加广交会的我省纺织服装企业的调查,世界经济的整体回暖带来利好,客商到会好于上届,出口成交平稳增长,成交价格略有上升,但纺织服装出口仍有诸多不利因素。
第三国转口
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使纺织服装企业很难报价。参展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使得出口报价困难重重。在目前欧美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且其汇率出现波动情况下,采购商和纺织服装企业都十分谨慎,纷纷采用签短单的方式规避潜在风险。魏桥、鲁泰等大型企业表示,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一步到位比渐进式好,慢慢升值企业更难适应,几乎很难对外报价;但很多中小企业倾向于缓慢升值,如果人民币一年内升值高于3%,很多企业肯定吃不消。
第三国转口
二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压缩了企业利润。目前,国际棉价上涨幅度超过35%,化纤企业也普遍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涨了25%左右,有的外贸企业刚把订单交给工厂,就发现棉纱价格已经超过报价的成本。特别是近日我国第二大棉花进口来源国印度暂停了棉花出口登记,使得棉花的国际供求关系更为紧张,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担心这将导致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大多数企业在外需不稳、订单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时不敢轻易涨价。另外,用工成本上升、运费上涨也消弱了纺织服装的竞争力。
第三国转口
三是采购商存在转移订单的可能。各国采购商对上游传导下来的价格压力难以接受,一些客商虽然对企业反映的成本压力表示理解,但并不急于下单,而一直在观望状态。企业担心国外客商很有可能在观望后把订单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对纺织服装的扶持力度较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与中国企业和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
第三国转口
因此,企业呼吁政府应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采取措施加强对棉花价格的宏观调控,以稳定原材料价格;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第三国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转口贸易有货物集散地、仓库、堆栈之意,它属于再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中间接过境的一部分。
第三国转口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其所处的位置适合于作为货物的销售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输入大量货物,除了部分供本国或本地区消费外,又再出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
第三国转口我司通过与国外进出厂商(第三国工厂)配合,为客户提供第三国转口贸易服务,出示全套产地单证等,降低客户的出口成本,避开“反倾销”关税,提高利润空间。这种中转方式就是从中国发运的出口货物,不直接到目的港,而是绕道某中转港,在中转港口完成换柜,配套全套的其他国家的原产地证书以及出口文件,为目的港客户提供清关文件,使中国制造的产品顺利地避开那些针对我国产品的高额反倾销税。

写评论